我在党建工作报告中看到的“安全” |
文章来源:真野惠里菜 发布时间:2025-04-05 12:24:04 |
因此,梁老师不但让我了解了中国在几个关键时刻法治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并且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大任务而强力推进,我国相继推出了200多项重大法治改革举措,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使每一项立法都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习近平同志关于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实施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特色非常鲜明,观点富含创新。习近平同志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法观。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文关键字】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法治经济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就提出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等科学命题,指出: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就在于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作用,但发挥市场经济固有规律的作用和维护公平竞争、等价交换、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基本法则,需要法治上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每一个历史节点都为依法治国提出了基本理论,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6.推进人权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14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求是》2014年第21期,第20页。[205]2016年,他进一步提出: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222]习近平:《全面做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2017年5月3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74页。[109]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统一的科学阐述和逻辑论证,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体系的独创性贡献,续写了马克思主义法治基本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的新篇章。 [16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2月23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高度重视法制。 [138]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既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又是对法治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的重大发展。[32]他还曾引用一位外国政要的名言指出: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中,法治的基本原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核,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观点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要素。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 [107]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第2版。习近平同志以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精辟指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夯实了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以德治国基本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基础。[31]《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会习近平主持并讲话作出建设法治浙江决议》,《浙江日报》2006年5月25日,第1版。[192]习近平:《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2014年12月26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30页。 [19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14年第21期,第9页。发展和安全是辩证统一的,要同步推进。 开辟大运河、建设都江堰、构筑万里长城、无数次成功抵御大规模外敌入侵,都体现出大国体制的优势。到2035年,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法治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实践也充分证明,法治改革是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法治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201]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92页。[91]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的总结讲话》(2015年12月5日),《人民日报》2015年12月6日,第2版。[201]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揭示出现代法治的普遍规律,即不仅要建设一个法治国家,还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20]参见哲欣:《建法治安村》,《浙江日报》2006年4月28日,第1版。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注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99]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77页。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51]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0页。[156]法治政府建设要率先突破,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154]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求是》2019年第4期,第10页。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发展要高质量,立法、执法、司法也要高质量,要以高质量法治引领和保障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13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5版。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223]所以法治专门队伍要德才兼备。[126]这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论述,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认识和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的理论命题,并以非凡勇气和高超智慧推进法治改革。[118]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第2版。 [22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21页。[213]《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6日,第1版。 法治现代化是包括法律制度、法律价值和法治文化变革在内的意义深远的变革过程。[16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变革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法治现代化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一、法治的基本原理 原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亦即各门科学总结提炼出来的反映事物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道理、学理、哲理。时代在发展,人权在进步。[47]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关键是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治国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 这些方面形成合力,必将增强法治保障体系及其运行能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法治中国概念是习近平同志对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和强大的现实导向功能,是对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构成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主题总基调。[211]《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日报》2019年1月22日,第1版。 1.法治发展以现代化为目标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73]习近平同志的这个论断揭示了法治与现代化之间的必然联系,为法治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道路。[28]而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就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
上一篇:京东探索研究院
|
相关资料 |
15日起 多营五营村路段半幅通行 要持续约一个月 |